其实在纺织针织机械中有许多薄片类小零件,对弹性要求很高,其性能往往决定了纺织机械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。在工作过程中,这些薄片类小零件经受纱线的拉紧和放松,一般会发生以下两种形式的失效:①小零件弹性不佳,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回弹,甚至发生塑性变形,影响后续的编织过程;②小零件较脆,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,下面就由贤集网小编我来给大家简单的说说!
由于上述原因,对这类小零件的热处理提出了特别的要求。既应保证小零件具有一定的硬度,耐摩擦、磨损,又必须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,防止发生脆性断裂和塑性变形失效。
实验材料为微合金工具钢,商品代号ZK,含碳量0.9%~1.0%,合金元素量非常少,无法测出,交付状态为球化退火,具有球状珠光体显微组织。零件厚度为0.18mm。淬火设备为光亮淬火炉,保护气氛为甲醇裂解气,滴量为2滴/min,炉压保持在150~250Pa,碳势控制在0.77C%,保温时间10min。取7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(760、770、780、790、800、810和820℃)的淬火试验。冷却方式为油冷,冷却介质为ISORAPID34快速光亮淬火油,使用温度70℃。
薄片小零件在760℃~820℃淬火后,表面硬度均达到淬火硬度要求;随淬火温度的升高,零件的表面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,且在温度为780℃时,其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(870HV)。780℃以下时零件的弹性很差,而780℃以上时,随温度的升高,零件的弹性略有下降;在不影响弹性的基础上,随淬火温度的升高,脆性不断增加。分析表明,非马氏体组织的存在会使弹性大大降低,而马氏体粗大,是造成脆性增大的主要原因。
对于薄片类小零件,淬火时从离开炉膛到落入油槽下落过程的温度降低不容忽视;因此,加热温度应适当高于淬火温度,以防止发生非马氏体转变;但加热温度亦不能过高,以防止马氏体粗大。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